基督徒在当今资本主义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,面对物质享受的追求,并将其与圣经中该隐后代拉麦的行为相对照,指出人类在远离上帝后,试图透过经济、娱乐和科技来满足自我。 过去的一年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,基督徒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呢?基督徒应该要为自己每天不缺乏的供应感恩,不要忘了祂。基督徒不应只专注于个人层面,而应当放眼全球,为世界祷告,观察国际局势,并以上帝的话为指引,在乱世中成为光明。上帝对基督徒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,不应忘记对祂话语的追求,以及对全球和平与公义的责任。...
了解更多
基督徒在当今资本主义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,面对物质享受的追求,并将其与圣经中该隐后代拉麦的行为相对照,指出人类在远离上帝后,试图透过经济、娱乐和科技来满足自我。 过去的一年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,基督徒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呢?基督徒应该要为自己每天不缺乏的供应感恩,不要忘了祂。基督徒不应只专注于个人层面,而应当放眼全球,为世界祷告,观察国际局势,并以上帝的话为指引,在乱世中成为光明。上帝对基督徒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,不应忘记对祂话语的追求,以及对全球和平与公义的责任。...
了解更多by 网页管理员 | Jul 26, 2025 | 文章分享
在过去的年代,书籍和神学著作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的把关——导师的指引、出版社的审核,以及神学家的鉴定。这样的程序让每一本书、每一篇文章都充满分量,也更能建立信仰根基。然而,如今的社交媒体时代,任何人都可以“奉耶稣的名”发言,发布一段感想、一篇短文,就轻易获得关注与点赞。文字的价值逐渐被稀释,真理常被流量取代。...
了解更多每年的7月份,就是我们所知的宣教月。我们把宣教一直被看作是教会的活动,而我们在圣经中也找不到“宣教”这个词汇;但其实宣教不是教会的活动,而是上帝的使命,没有宣教就没有教会。“圣经中没有‘宣教’这词汇,但上帝的宣教概念穿梭于整部圣经。上帝呼召亚伯拉罕,要他离开本族、本家,以至万族能因他得福,与神和好。主耶稣的血使各族、各方、各民、各国作神的子民,成为圣徒。上帝是一位宣教的神(Missio Dei)。”...
了解更多每位基督徒都是主耶稣的工人,因主曾吩咐你我去使万民作主门徒,领人信主受洗,教人听从主话。当你听命—领人信主受洗,教人听从主话时,你即在讲神学。故,你我皆“讲神学的工人”!作为讲神学的工人,你我该如何尽本分?有何事是你我当注意的?...
了解更多by 网页管理员 | May 16, 2025 | 文章分享
1851年8月22日,John Cox Stevens船长,带着六位船员参与53英里的帆船比赛,赢得史上第一届美洲杯的冠军。当时在场见证这场比赛的维多利亚英国女王问到,亚军是谁呢?而得到的答复是,女王陛下,这个比赛是不管亚军的。没有错,即使只差零点几秒的秒数,最终成绩上的比较还是有差,就会成为亚军,这就是比赛的残酷。差一点,就是有差;差一点,还是有差。...
了解更多对中华文化而言-“百善孝为先”,意思是孝敬父母是所有善行中排行最重要的举止,是天经地义的事,是作儿女不能推卸的责任。记得读小学的时候,校长经常要求我们朗诵诗歌,其中一首是《最难报答父母恩》。时过境迁,这首诗歌虽不记得完整;但还记得如下: 最难报答父母恩,父母恩情海样深, 自小养我到长大,历尽辛苦费尽心, 我对父母要孝顺,使我父母常欢心。 最难报答父母恩,父母恩情海样深, 我要努力求上进,立志作个好国民。...
了解更多每年的棕枝主日,教会都会用棕树枝装饰礼堂,重现耶稣荣耀进城的场景。我常常想象当时的画面,人群高举棕树枝,热情地喊着 “和散那,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!”但在这热烈的欢呼声中,隐藏着他们个人的期待和私心。他们盼望耶稣成为推翻罗马政权的王,带来地上的自由与繁荣。然而,当星期五来到,耶稣并没有照他们的期待行事,他们的失望转为愤怒,便大喊:“钉他十字架!” 这让我想起电影《黑暗骑士》(The Dark Knight, 2008)...
了解更多前阵子前往曼谷,回程前一天,我环顾四周,惊叹这座城市已经变得非常繁荣。夜晚,我看到人群忙碌后的疲惫样子,心想这就是城市的生活。 第二天,我匆匆忙忙前往住宿对面的大厦办公室。突然,一股浓郁的咖啡香扑面而来,我心想:“哇,好浓的咖啡,肯定很好喝。”于是,我快步进入店内,点了一杯咖啡和一块蛋糕,很快喝完和吃完,因为我赶着搭车前往机场。在车上,我珍惜地环顾四周,注视着高楼大厦,不禁想:「不知什么时候会再来这里。」...
了解更多by 网页管理员 | Feb 23, 2025 | 文章分享
还记得初到斗湖时,有一天,我开车到市中心买东西。回家的路上,在等红绿灯时,看到几个赤着脚的小朋友在街头乞讨。他们的脸庞写满无助,向来往的车辆伸手,期待着施舍。我心里顿时一阵酸楚——这些孩子,本应无忧无虑地在学校学习、嬉戏,如今却因贫穷被迫在街头求助。 当他们走近我的车子时,我的内心挣扎起来:“到底要给,还是不给?”给,是出于怜悯,希望能帮助他们;不给,则是担心助长他们的依赖心理,使他们习惯了乞讨,而不愿靠自己的努力谋生。就在我犹豫之间,绿灯亮了,我最终还是没有给。...
了解更多© 2025 亚庇卫理公会神恩堂版权所有。